人生竟如武林:朋友成了武俠小說作家
2023 Jan 25 閱讀筆記
十幾年的好友鹿青終於出版了她伏案寫就的故事《大唐赤夜歌》。在她全心寫作初期曾捎來部分草稿,我其實沒認真看(我最初一聽她估計20萬字頭就暈了,結果寫完整個不知道又超過幾倍);對她描述的故事大綱也總是一頭霧水。因為我個人對武俠一向沒有興趣,對近來蔚為風潮的妖怪題材也頗為冷感。
後來,她就這樣流轉在台北不同的咖啡廳和圖書館之間,偶爾出來透透氣彼此相見,看來還是如記憶中那樣一派天真從容。
不知不覺間,她書寫完了,還一出就出系列四本。
儘管如此,漫長寫作的寂寞和焦慮,我是曉得的。也許因此我平時並不喜歡鼓勵人追求夢想,賦予多一層來自他人的期待,尤其是自己的朋友。寫累了就暫且擱筆去找工作吧!沒關係的。我常常這樣想。
我覺得鼓勵人把生計置之度外,讓人帶著飄渺的希望去黑暗中拼搏,彷彿提著一盞終將燒盡的燭台,要隻身走完一條隧道,這是於心何忍的事。旁人再怎麼樂觀鼓勵,寫作本質上的孤獨(和可能貧窮的焦慮),終究只有自己能承擔。而做為朋友,無論選什麼路,只要能好好活著,就是不負眾望。
我們見面時話題經常如舊,交換很多平凡生活中的片段時光,卻很少提及她的寫作。但她很專心,也有運氣的眷顧,不平凡的寫完了自己的小說。
就這樣,這部小說成為我讀的第一部武俠小說。
意外的是,原本對武俠絲毫不感興趣的我,只用了兩、三天的時間,就讀完了目前已出版的兩集厚冊。
我沒有被長篇巨製的構篇和人物角色關係弄得暈頭轉向,也沒有被頻繁的高手過招擊倒。故事情節的推展緊湊而流暢,一行一行的引人推敲做為主軸的「真相」何在。
我尤其喜歡幾個角色武功練到一半,有時莽撞,有時失策,有時被暗算,有的還壓根不喜歡武打。介於成材與不成材之間,花很多時間思考和鍛鍊。
畢竟是朋友的書,一邊閱讀時心裡不只關心故事主線真相為何,有更多時候會升起一些不一樣的疑問。
像是她到底做了多少功課,才能自然寫出唐朝城市的巷弄街景、休憩娛樂;又到底吞吐了哪些語彙,把詩詞對賦收於文囊。寫小說難以投機取巧,一個場景就是得用幾個句子甚至幾頁篇幅勾勒,一個句子就是得由幾個名詞和動詞組成,只靠少少的幾組字詞,是無法排列組合成篇而不露破綻、不顯無聊的。
我不斷回想,記憶裡的她從小把原文小說當白開水讀,接著外文系和美國留學生活前前後後無數年的語言環境沉積,到底是從哪一刻起,她想了一個武俠故事,筆鋒全力朝此而進。
因為交情所至,我曉得這個故事所奠基的背景和語言,完全不在我們專業範圍,甚至不屬於我們交集處的日常生活。而我的能力和閱讀經驗所及,也不足以公允評價她做得夠不夠好。也許這是每個小說寫作者習以為常的必經之路,但因為對她的過去有一些比較具體的了解和想像,才驚覺確實是不容易的一件事。
而這,或許就是她的練功習武之處了。
從這個角度看故事中角色的習武「個性」,也讓原本令我陌生的武俠產生了不少親近感。
他們多有明確的目標和善惡之辨。然而隨著各異的經歷,有時對自我的目標產生了質疑,有時限於武功尚不足精進,有時則是心性仍不夠沉穩,容易衝動行事、囿於己見。不變的是專心致志,許多關卡,待到時機成熟,無論是武功或智識,自然水到渠成。
此番耐性,在現實世界裡,好像已是如此依稀。
人生竟如武林。
這兩年因為人生各方面都遇到頗多棘手的意外和挑戰,還無端上了法院,原以為經歷種種只是一些背景故事,卻也無形中消耗了不少精神。
雖然外表平靜,一直想要擺脫凝滯的陰影前進,焦急之處,心裡還是有股奇妙的反作用力揪著衣領把我拉回原地。
於是,我有意無意一個急轉彎,把時間軸放慢下來。一則過濾那些風暴過後猶存的餘悸,在沙塵沉澱的空隙中,一些過去自己算是相當篤定的事,竟然漸漸動搖起來。我重新思考自己的方向:有些汲汲營營的,是不是真的是自己最在乎的事?有些馬步和功法,我是扎穩了或有所遺漏?
這段表面無波無瀾,暗湧則充滿焦慮、矛盾和自我省思的日子,謎底既是不著痕跡,又彷彿呼之欲出。
能在新年之初,閱讀一個無論就寫作過程、篇幅、情節,都如此長遠的故事, 觀諸其中各門派角力,與眾般招式的層層遞進、修行化用,尋回那份專心與對自我的覺察,不疾不徐,正是最要緊事。個人關卡未解處,也有個照應,即將鬆動了。
這個年代求快,能耐住性子寫一部四卷的長篇小說,本身就是一件頗驚人的事。身為一個讀者,能認識一個新的作家,總是幸運的;能在此時此刻見證到人以一己之力,完成一件需要磅礡耐性的事,對我而言更是別具意義,如同命運之啟示。
但下次她要再寫小說,我還是願意跟她說:只要好好活著,就是不負眾望。她也許要反駁我:人生不能枉走一遭!然後我們會再如常聚首言歡。
大好江湖,沒有錯走的路,沒有絕對的是非。靜待時機,潛心修練,與人為善,命運的筆鋒,自有其安排。這是我身為一個新手武俠讀者,從中得到最大的安慰。
大唐赤夜歌 卷一:山鬼謠
大唐赤夜歌 卷二:斬天河
大唐赤夜歌 卷三:白陵殤(預計三月出版)
大唐赤夜歌 卷四:長生劫(預計四月出版)